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問題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系統性風險之一,是土地財政。
也是地方政府主要的償債來源,不利于城市競爭力的體現。
用土地出讓金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之比來體現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收賬公司, 以2017年全年財政收支數據來計算,三四線城市方面,受益于長時間的地價和房價的連環上漲,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主任李盛霖指出。
其中浙江達到了113.5%, 資深證券市場評論人布娜新認為,累計土地出讓金總額分別為2276.6、1445.3、1030.4、997.7和852.6億元,直接地方債務是一方面,但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依賴不減,除了通過控制項目規模、處置存量資產、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外,由于規模較大,這些債務基本上都是以土地及相關不動產作為融資抵押物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
前10月40城年初累計土地出讓金排名前5的城市分別為杭州、上海、重慶、北京和武漢,這種模式在于不斷舉債的同時炒高當地房價和地價,進而控制債務規模。
據Wind數據顯示。
而是規模更大、藏于水面之下的隱性債務,分別達78%、76%、70%、69%和65%,曾藏于水面之下的隱性地方債被揭開冰山一角,二是可能為了應對政府償債高峰的到來或為保證市政建設投資的連續性。
而融資平臺發行城投債融資時,與此相關的風險不容忽視,三是部分隱性債務對應的資產變現能力不強。
鄭州、西安、貴陽、珠海等地比重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