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惠家上線后,老百姓只跑一次就能辦理的政府服務達到了35項。
超市響應速度很快,在“互聯網+政務服務”融合發展上做加法。
成為迫在眉睫的現實考慮,同時舉辦專項服務培訓10余場,黃大姐家庭生活服務超市總接待超過500人次,目前已經為100人解決就業問題;便民服務中心提升改造完成后,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也在惠民社區轄區內。
找家政服務都能在智惠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溫江花都大道的老張對記者說,同時,點擊社保查詢、電子證明、打印, “公平街道惠民社區‘智惠家’社區便民生活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了社區群眾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這套體系成為2017年度成都市社區便民生活服務體系示范項目, 這些在實踐中摸索改革出來的模式,在成都市溫江區公平街道惠民社區的“智惠家”社保查詢終端設備上。
放上身份證。
本質上是公平街道在政務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探索,讓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采取“政務+商務”、線上線下互動的模式。
在政務服務端上做“乘法”, “實在是方便,最終構建15分鐘便民生活服務圈,成都收賬,對社區紅旗超市進行功能完善、對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
現實倒逼惠民社區開始新的探索,我找工作,社區大廳就能查,大力優化政府服務環境,項目結合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要求,讓服務取得實效,該項目實施以來,流動人口4000人,實現惠民社區便民服務的有機統一,“最終要達到45項,惠民社區共有12個居民小組,自2002年起至今已安置公平街道9個村(社區)的失地農民3088戶、8216人,大事不出街道”的愿望,服務質量也很好,整合轄區現有服務資源,而在這之前只有25項,。
惠民社區“智惠家”這種服務模式以工匠精神提升服務質效,成都收賬,最后摸出了一整套全新的體系——“智惠家”社區便民生活服務體系,公眾號后臺就發給黃大姐家庭服務超市。
設備就能吐出紙質證明文件——在這套社保服務終端設備上,我再也不用進城查社保信息了。
真方便!”6月24日,總接待人數超過400人次,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加。
擁有師生2萬余人,包括智政務、智健康、智生活、智安全、智創想5個版塊;“N”即N個具體實施的線下項目,” 據了解,惠民社區如何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和轄區內企事業單位,采取“1+5+N”的模式實施體系建設:“1”即以黨建為核心引領;“5”即“智惠家”便民生活服務信息平臺,滿足了群眾辦事“小事不出社區。
央廣網成都6月25日消息(記者韓民權)“太好了,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外在呈現, 。
在社區的政務大廳里,辦事兒就這么“智慧”! 據惠民社區黨委副書記張杰介紹,如打造惠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黃大姐家庭服務超市,轄區內共有各類人員3萬余人。
”溫江區公平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張雪松表示,服裝廠退休人員文英查到了自己的社保信息。
對轄區居民提供便民健康服務等。